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登央视(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摄影棚里,三尺讲台,化了淡妆的黄玉蓉,正在侃侃而谈:“孟子(前372年-前2**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外传》载有**‘断织’等多个故事,《列女传》载有**‘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姓问题上提出姓善论,即‘人之初,姓本善’。。。。。。”

    今天的黄玉蓉,形象端庄,气质高雅,温柔敦厚,又满腹诗书;面对屏幕,时而口若悬河,时而妙语连珠,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即兴发挥,把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历史上的一个老夫子,演绎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其所思、其所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节目同步在央视播出,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观众,尤其是那批追着《百家大讲坛》看的那些有思想、有品位、有阅历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中老年人,在为孟老夫子喝彩的同时,也被优雅的黄玉蓉深深折服!

    许多人打进电话来,想与演讲者交流,其中一个熟人把电话打到了傅鹏昆的手机上:“小傅,我是你周姨啊,呵呵,昨天,你们播出的那两辑《孟子的人生》,十分精彩,无论是演讲者本身,还是演说内容,都让我们感觉如痴如醉,呵呵,我想认识下黄教授,约她吃餐饭。。。。。。啊?那行!我等你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妈妈最好的同学周筠阿姨,中央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丈夫张鸿轩是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地位显赫,又威而不怒,平易近人。两家以前相邻而居,关系极好。虽然这种想与演讲者交流的情况经常碰到,但傅鹏昆还是感觉没有把握:毕竟自己和黄教授不熟悉,冒昧提出这样的要求,怕她万一不愿意或者没时间,那就不太好。但周阿姨的要求又不便于拒绝,一方面源于和妈妈的关系,另方面自己毕竟就在央视工作,大小也是一个部门主管,如果连这点小事也搞不定,也显得自己没能力。

    “恭喜你啊,黄教授!你的演讲,十分精彩,十分成功!”第二天,等黄玉蓉录制节目完毕,傅鹏昆亲自守候在摄影棚边,走过去热情洋溢地说。

    “谢谢!”黄玉蓉转过身,俏丽地笑,谦虚地说:“谢谢领导的鼓励,不过,演讲到底好不好,只有观众说了才能算!”

    “对啊!观众才是检验员!”傅鹏昆心里微微一动,感觉机会正好,趁机说:“与观众互动交流,可以更好的反馈信息,发扬优势,回避不足,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式。”

    “领导说得在理,”黄玉蓉一直笑容满面,“不过,我初来贵台,又是无名小卒,还是等以后吧。”

    “嘿!不用等,黄教授,你的演讲,打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打来电话,想和你交流。”傅鹏昆心里一喜,趁势提出了周阿姨想约她吃饭的事,又特别说明了自己和周阿姨的关系,只是没有介绍张叔叔的身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