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华案风波(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天。

    在旧金山总领事欧阳康的陪同下,胡楚元乘坐马车,和伍淑珍、叶同光一起前往旧金山华埠——都板街。

    这里临近旧金山的市中心,以前曾是从市中心前往海岸码头的必经之路,现在则住着三万多名华人。由于缺乏规划,加上贫穷等因素,这里显得格外脏乱,到处都是那种用码头木箱搭设的木板房。

    旧金山市政斧一直将这一带视作疫区,在周围都设置了隔离线,限制华人随意离开。

    透过窗户,看着这片贫民区,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华工,胡楚元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穿过都板街,继续向前则是华人开设的商铺街,大约有几十家店铺,有饭店、旅馆、米行,也有茶庄、药店和布店,大多都是广东人开设的。

    一路上,欧阳康絮絮叨叨的介绍着这里的情况,神情显得有些麻木,又有点无奈和唏嘘。

    他四十多岁,身材不高,身为总领事的他同时也是广东会馆的东家,在旧金山华人中勉强能算是一个有钱人。

    他有个叫欧阳庚的堂弟是留美幼童之一,正在耶鲁大学就读,因为年纪较大,姓格温和,就担任了留美幼童自爱会的会长。

    这里的华工大体都是来赚钱的,被人拐骗,当成猪仔卖了过来,很多人签订的都是近乎于卖身契的死契。多多少少,还是能赚到一些薪水,可这些钱也会被克扣一空,真正能拿到手的并不多。

    想在旧金山发财是不可能的。

    那些所谓发了财的,回家炫耀的……都是骗子,继续诓骗同乡过来。

    很多人是十年前就来的,勉强能活到今天,赎了一个自由身,却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码头充当低廉的劳力,四十多岁了,连一个老婆都没有。

    华人的数量是不少,可都是些男人,结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甚至是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胡楚元只能感叹一声,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还是很艰难的,即便他能做到,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慢慢来吧。

    他对自己说着这样的话。

    从都板街离开后,胡楚元回到酒店,他决定加快自己要办的各种事,就万旗洋行的几名经理的陪同下,亲自挑选新的报社地点,选购新的印刷设备。

    一切都在以最快速的方式办理,甚至不问成本。

    双管齐下,几天后,菲斯特-德拉诺买下了《旧金山市民时讯报》,在原有的报社基础上,胡楚元保留了总编等所有职员,搬迁到他花费70万美元买下的一栋三层大楼里,隔壁的厂房就是印刷厂。

    稍作准备,《旧金山海湾报》开始运转,每份报价从3美分调低到1美分,版页也从一张增加到两张,刊展副刊和专栏,大降价的同时增加一倍的版面和内容。

    随后,胡楚元就将北美中信投资公司先办起来,通过菲斯特-德拉八零后少林方丈络,在旧金山寻找到一家地产商,购买奥克兰一带的土地,先从港口开始建起。

    在奥克兰的梅里特湖西岸,他首先规划出一片土地做为新的华人街。

    奥克兰港口在十年内的规划都要比现有的旧金山港大三倍,全部都是深水港,并且修筑城际铁路和轻轨,将奥克兰和周边的其他小镇联系起来。

    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好的事情,胡楚元也不着急。

    在有了一些基础后,他才乘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和正急的焦头烂额的陈兰彬公使会合。

    胡楚元抵达华盛顿dc特区的时候已是1881年的10月22曰,正值深秋。

    正式可以运用于商业化的电灯才发明没有多久,在美国这个热衷于新技术的国家,首都华盛顿已经布置起了电气化的路灯。

    在街道的两侧,昏黄的灯光忽明忽暗,显得还有些不稳定,可这倒是增加了一些神秘的气息。

    胡楚元坐在他的马车里,陈兰彬则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身边永远是那位优雅的伍淑珍小姐,他的事业中最为独特的一位合伙人。

    陈兰彬的着急和窘迫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胡楚元说不急是假的,他只是不想表现出来。

    透过车窗,他很好奇的看着街道上的那些路灯,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那个更加熟悉,却无法属于他的时代。

    他喜欢这个刚展开羽翼的时代,只有在这里,他才是神一般的人,永远充满了无数个未知。

    “关于那个事……!”

    陈兰彬急切的想要和胡楚元沟通一下信息,以他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