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醉得一塌糊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薛氏吓得手一抖,急忙要缩回手,却被孟茯苓握住了,“娘,别怕!”

    孟茯苓冲薛氏投以安抚一笑,方转头,看向站在殿外的人,来人是她之前在敬国寺见过的嬷嬷,好像姓邓。

    此人长得一副刻薄相,定是经太后授意,才敢呵斥薛氏。

    孟茯苓凛凛一笑,“邓嬷嬷是吗?放肆的人是你吧?岳阳侯的女人,你也有资格呵训?”

    她本要说岳阳侯的妻子,但想想还是作罢,毕竟薛氏和岳韶清还没有成亲。

    不过,她很奇怪,太后对岳韶清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难道她在岳韶清身边安插了眼线?以太后对岳韶清的重视程度,也不无可能。

    “大小姐言重了,是这位夫人行举不妥。”

    邓嬷嬷的冷厉只针对薛氏,与孟茯苓说话时,又换一副嘴脸,不敢有半点不敬,仅仅因为孟茯苓是岳韶清的亲生女儿。

    这就改口称她为大小姐?邓嬷嬷的区别待遇,令孟茯苓不忿,她最讨厌这种势利的人。

    “大小姐,太后娘娘已经等候多时,请随奴婢来。”邓嬷嬷在宫里也是有品级的管事嬷嬷,在孟茯苓面前,却极其恭敬。

    孟茯苓这才知道太后根本不在寝宫里,她更是窝火,由刚刚的管事太监直接领她们去,不就好了?非要他们在这等上一会。

    邓嬷嬷带着他们出了正殿,面前的景色陡然一变,孟茯苓神色淡然。

    薛氏却忍不住瞧了几眼,暗暗咂了咂嘴。

    邓嬷嬷瞧见薛氏眼底的惊叹,微微翘了翘唇角,眼底露出一丝鄙夷,脚下的步子也故意加快。

    许是邓嬷嬷的不加掩饰,连薛氏都察觉到她眼里的鄙夷,连忙收回四处张望的目光,更显得不安。

    孟茯苓脸色愈沉,却没有多说,只低头看怀里的小冬瓜。

    小冬瓜似感觉到了,抬头冲孟茯苓绽出璨然笑容,也不说话,撅起小嘴往她的唇亲了一下。

    他们跟着邓嬷嬷在御花园里转了好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面前竟是一个小湖,湖中心有一个亭子。

    远远地就瞧见亭子里有不少人,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一人,那人自然是太后。

    孟茯苓目力极好,看到太后底下坐着好几个女人。

    离得太远,她看不清太后的表情,只觉得入目,便是一身晃眼的明黄色。

    “小冬瓜,你怎么了?”孟茯苓感觉到小冬瓜的身子微微僵硬,便有些担心。

    但她低头顺着小冬瓜的目光望去,发现他竟像在找人一样。

    连叫几声,小冬瓜都没反应,孟茯苓干脆轻拍着他的脸,他才回过神来,“娘亲,怎么了?”

    “没事!”孟茯苓神色微滞,到底没说什么。

    邓嬷嬷领着他们匆匆往那湖心亭走去,踏上九曲小桥之后,无意被邓嬷嬷留在桥头。

    而薛氏不敢再东张西望,低眉顺目地走在孟茯苓身边,一步一步走近湖心亭。

    孟茯苓暗扫了亭里的人,衣着华贵、打扮讲究的女人不少,她瞬间明白了,这些女人肯定是皇上的妃子。

    她们看她和薛氏的眼神多是不屑,甚至有的还掩嘴暗笑。

    孟茯苓直接将她们无视了,从容不迫地向太后行礼,至于其他妃子,反正无人与她说过身份,她便当作没看到。

    小冬瓜更不可能向皇上的妃子行礼,他装出一副天真不知礼的样子。

    只是他没看到皇后很失望,他知道凭他现在的情况,要在宫里调查什么,很不容易。

    需要的得到皇后的帮忙才行,皇后是他前身的亲娘,若知道他就是太子,肯定会帮他的。

    倒是薛氏学着孟茯苓的样子行礼,因为紧张,说得磕磕巴巴,惹得那些妃子们哄然大笑。

    这些人往日哪里敢在太后面前这般?她们个个皆是人精,都知道太后有意刁难薛氏。

    薛氏窘得满脸通红,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孟茯苓见了,既不忍,也生出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太后抿了口茶,微微蹙眉,把目光移到薛氏身上,细细打量起薛氏来。

    她早就知道岳韶清这么多年一直记挂着一个出身乡野的女人,现在见到真人了,单看薛氏这副胆小软弱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样的村妇,哪里配得上她出类拔萃的弟弟?

    “你就是薛青莲?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太后放下手里的茶盅,面无表情道。

    薛氏唯唯诺诺地抬起头,却不敢直视太后。

    孟茯苓无语了,本来太后就看不起薛氏的身份,见薛氏这般软弱,肯定更加不喜。

    说句真心话,别说太后,连孟茯苓自己都不喜薛氏的性情。

    “你觉得你哪一点配得上韶清?”太后直接道,语气都带着刺人之感。

    孟茯苓见不得薛氏被刁难,正想开口帮她,没想到薛氏猛地抬眼直视太后,“太后娘娘,因为韶清爱民妇!”

    薛氏是鼓起莫大的勇气,才说出这话,太后脸色徒然一变。

    孟茯苓面上划过一丝诧异,薛氏的反应令她很意外,随即,她笑开了,很想为薛氏喝彩。

    可不是?论什么配不配?只要岳韶清爱她,便是最大的资本。

    “好大的口气,岳侯爷要什么绝色美人没有?怎么可能会爱上你一个要貌没貌、要才无才的村妇?”一名妃子讽笑道。

    “我原以为宫里的宫女都很循规蹈矩,不成想,还有比我这村姑还不如的,连太后都不放在眼里。”孟茯苓淡扫了那妃子一眼,故意把那妃子误当成宫女。

    “你——”那妃子正要训责孟茯苓,太后却喝道:“宁贵嫔,谁准你开口的?还有没有将哀家放在眼里?”

    其他妃子暗自幸灾乐祸,她们都知道太后今日的用意,可无人敢出这个头。

    宁贵嫔吓得直告罪,她还想讨好太后,不想,竟弄巧成拙了。

    太后训了她一番,就让她回去禁足思过。

    “茯苓,上次的事,你别放在心上,是哀家误会你了。”太后对孟茯苓的态度好上不少,与之前,简直是天壤之别。

    自她知道孟茯苓才是岳韶清的亲生女儿,对于上次在敬国寺的事,有些过意不去。

    但是,太后也觉得把孟茯苓一起传召进宫,很失策。

    现在她要给薛氏作难,孟茯苓肯定会阻止,她总不能连孟茯苓一起教训。

    “您是太后,民妇不敢放在心上。”孟茯苓不卑不亢道。

    言下之意,你是太后,你想怎样就怎样。

    太后脸色略僵,并没动怒,她故意曲解孟茯苓的话,“你没放在心上,哀家也放心了。”

    说着,她又把注意力移回薛氏身上,口气似缓和了许多,“薛氏,你说得也有道理,既然韶清喜欢你,哀家也不好做出棒打鸳鸯的恶事。”

    薛氏有些难以置信,太后这意思是要成全她和岳韶清。

    孟茯苓却不相信太后大费周章,到头来却轻易放过薛氏。

    她知道太后此时心里肯定很纠结,又想刁难薛氏,又希望与她修复关系。

    果然,孟茯苓的想法一起,太后就道:“薛氏,韶清喜品各种美酒,你既要嫁与他为妻,自然也要懂得品酒之道,才能琴瑟和鸣。”

    薛氏听后,脸色刷地一下全白了,她哪里料到太后要她品酒?别说什么品酒,她一杯即倒,该怎么办?她着急地看向孟茯苓。

    孟茯苓面沉如墨,太后果然是太后,连教训人的方式都不一般,场面话说得漂亮,还让人挑不出错,偏偏岳韶清确实有品各种美酒的爱好。

    她冷眼扫向那些妃子,个个都幸灾乐祸,显然,她们的作用在于笑话薛氏。

    “看来你没意见,应该也懂得品酒之道,那得让哀家开开眼界了。”太后说完,就命人上酒。

    很快,宫人就搬来一张长桌子,又在桌子上面摆放了整齐的一溜杯子。

    孟茯苓见这架势,不用说,就知道太后早有准备。

    她也有些着急,薛氏的酒量,她很清楚,但话说到这份上,薛氏若不从,太后定然又以抗命之罪来治薛氏。

    “哀家让人准备了十二种美酒,薛氏,你只要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年份便可。”太后将薛氏和孟茯苓的表情变化,尽收入眼里,笑意更甚。

    “若说错了如何?”孟茯苓问道,她可不相信说错了会无事。

    “要是错了三杯以上,说明你娘与你爹不适合。”太后眼含笑意地看着孟茯苓。

    “太后,你以为他们的感情,能以几杯酒来论?你未免将岳侯爷看得太肤浅了,若真要这么论,那么天下间,爱饮酒的男人,岂不是都得娶同样会饮酒的女人为妻?不然,就活该被拆散?”

    孟茯苓终于动了真火,太后这老女人,以这种方法来逼薛氏离开岳韶清,未免太荒缪了。

    太后脸上也染上了愠色,她看在孟茯苓是她侄女的份上,才忍让孟茯苓,可孟茯苓太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她气得声音也有些发颤,“不会、或者不敢就直说,哪里来这么多缪论?”

    孟茯苓还要说什么,岂料,薛氏大声道:“民妇敢!”

    天!孟茯苓听到薛氏的话,不由嘴角抽动了一下,心里拔凉拔凉的。

    她还在想如何推掉呢,可薛氏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胆子、勇气都大增,这根本不像是薛氏的作风。

    “好!勇气可嘉!”太后惊讶地看了薛氏一会,才说出这句虚伪的赞赏之语。

    众妃子、宫人们看薛氏,都如同看白痴一样。

    其实薛氏也是脑子一热,不等她多想,话已经出口了,“茯苓、我、我——”

    孟茯苓已经无力吐槽了,再度体会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的含义。

    “太后,我替我娘喝。”她深吸口气,才说道。

    太后本想说不可以,但见孟茯苓一脸坚决,转念一想,孟茯苓自小在乡野山村长大,哪里机会饮但好酒?再说,会饮酒,并不代表会品酒,想通之后,太后便同意了。

    孟茯苓暗道一声拼了,当她走向那张长桌,小冬瓜却拉住她,“娘亲,我帮你喝。”

    “乖!别闹,好好待在你外婆身边。”孟茯苓心下一暖,温柔地摸了摸小冬瓜的脑袋。

    “娘亲,我没闹,我真的可以帮你。”小冬瓜拉着孟茯苓的手不放,着急道。

    孟茯苓怎么可能会让小冬瓜代她喝,她掰开小冬瓜的手,走到长桌旁。

    她端起第一杯酒,凑到鼻尖闻了闻,回想她现代的父亲最喜以酒做菜,曾为了做出一系列以酒为主题的菜,专门去学品酒。

    他每次学什么,都不顾她愿不愿意,就要她跟着一起学。

    是以,孟茯苓对品酒之道,也略知一二,只是甚少有机会实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