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华服之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形成主流,导致整个审美趋势都变成了西方的,而中华的这种天人合一被打上了‘封建’‘臃肿’‘复杂’等等带有歧视意味的标签。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立体裁剪还是平面裁剪,都是一种裁剪方式,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只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并不应该存在‘落后’这种表情。

    毕竟人类的审美是一个风水轮流转的事情,回首几百年前的流行服饰,可能正在是现在人们身上穿着的衣服。

    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这种审美歧视,给汉服带来很大的障碍和困扰,以至于整个华夏,现在在国际上拿不出一种代表民族特色的服装,东瀛至少还有和服,高丽还有韩服呢。

    不过这个也不是最主要的,更为主要的就像是戏曲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汉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汉服当成东瀛和服,高丽韩服甚至是古装戏服,直接就把汉服归类到淘汰的那一批服装里了,而且有很严重的歧视眼光。

    这样是不对的,只要是衣服,都是用来遮羞的,只要能遮羞就是好衣服,不应该去嘲笑别人穿的老土或者其他,这样的嘲笑会显得,很无知和没礼貌。

    不过这也不是现在年轻人的问题,确实整个龙国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对传统服饰和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而大多数孩子对于汉服这种服装的来源,就是电视剧。

    这确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不作为’打击。

    但是就算这样,华夏大地也有着无数人还在坚守着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像是金闻声对于评书的坚守一样。

    华夏服饰之美,离不开一个词‘丝绸’。

    堪称最古老的一条国际贸易的商业路径,就是以丝绸命名,可见当时华夏的丝绸对国外的输出有多么严重的影响力,也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华夏跟欧洲各国早期文化上也有了很大的交流和发展,早期西方国家管华夏叫做‘丝国’。

    华夏人养蚕是从四千多年前黄帝时期就开始了,黄帝的一个老婆嫘(lei)母发明了养蚕,历史也称其为先蚕娘娘。

    嫘母是世界上最早的蚕桑丝绸发明家,蚕丝纺织的发明不但给华夏创造了一份不朽的美丽,还未整个世界带来了恩惠。

    而且嫘母也是第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跟皇帝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儿子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ku)大帝,二儿子娶了蜀山氏,生下了高阳,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zhuan,xu)大帝。

    除了这些,嫘母还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她教化妇女桑蚕纺织,制衣,而且教子有方,有两位大帝后人,而且她还是一位谈判专家,黄帝统一中华之后还有内轮,嫘母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瓦解了不少战役,堪称军事专家。

    最后她还是提倡对偶婚姻的发起人,远古时期的人类没有婚姻观念,嫘母是第一个发起婚姻观念的女性,在政治,军事,科学发明上都堪称先驱。

    作为世界丝绸文化的起源国家,除了养蚕纺丝制衣,另外一项华夏文化为,华服之美立下了传世功绩。

    那就是刺绣,古称为针绣,在防止布料或者兽皮上用丝线缝制各种图腾花纹。

    刺绣起源于华夏缘故,那时候华夏民族信奉图腾文化,所以有了纹身,纹面等装饰,后来有了纺织品,人们将这种技术用在服装上,这样免去了皮肉之苦。

    起初的刺绣都是用于图腾文化,还有祭礼仪式的服装图纹,后来渐渐变成了装饰艺术。

    在《尚书》中记载,4000多年前的周朝就了专门刺绣的官职,已经有了规定‘衣画而裳绣’,再每一种形制的汉服上刺绣各种规定的图案。

    后来秦朝时刺绣有了朱砂染丝,刺绣再次从原本的单色图案,变得多色画,也有了最初的彩色刺绣雏形,而且那时就采用了先画都绣,绣画合一的填色技巧。

    现代刺绣在美术史上都是站有一项特殊席位。

    关于刺绣的记载传说有很多,其中以三国时期孙权命妻子绣《山川地势图》,唐朝卢眉娘在绢布上绣《法华经》闻名于世。

    刺绣作为跟汉服同生的文化,自然也跟华夏文明息息相关,刺绣的每一种图样,都是十分严谨的几何图形,运用草木,鸟兽,龙纹,兽纹等等带有寓意的图案,在写实的手法上融合了传统写意之美,增添了一种神秘和仙气。

    目前国内出土最早的刺绣品,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墓冢的两件,那时候就的刺绣技术就已经比现在不弱了,配色清雅,线条流畅,而汉代作为文化一个高峰时期,更多的出土刺绣文物都在敦煌石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