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肖转—龙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合了现在大部分人崇洋媚外的观念。

    而不是‘华夏文化走出国门’这种本身就带有贬低性质的传达。

    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一个是以华夏文化被西方接受为荣耀,另外一个是华夏文化跟西方文化分庭抗礼的自豪感。

    一个是以被外国认可的文化荣耀,一个是以本土文化自身的自豪,这两者看似都是荣耀,但是在根源上是很大的差距,如果以被外国人认可为荣耀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承认,华夏文化本身是弱于其他文化的。

    自信感树立不起来,就永远没法跳出这个怪圈。

    当然,自信感不是靠着嘴巴说的,还是得靠着现实来实现的。

    这让王耀坚定了之前询问启功先生的那个问题,这条路该怎么走。

    弘一法师引进西洋画,是为了让当时封闭的大清国接受更大的世界,而不是闭关锁国。

    但是现在已经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了,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弘扬和研究工作做的的更加先进和专业,盲目引进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王耀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自己脑子里历代的国画绘画风格整理出来。

    山水画选了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的画风,这位作者将五代之前的画家风格揉捏整合,集大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将山水画从之前的国画中独立了出来。

    荆浩隐居在太行山脉,一生观山看水,将华夏的山水气韵气魄融入了骨子里,可以说是古代时期山水画风貌的最佳还原。

    人物方面,王耀从唐代周昉和明代唐寅的写意工笔,还有明代仇英的写实工笔还有近代张大千的吸取了西方思维的改良工笔风格中,最后选了张大千的风格。

    因为动画中人物尤为重要,现代人的审美缺乏古代人那种对深度写意的欣赏,而张大千的风格算是最能解禁现代人审美了,让王耀再加以系统化,尽量能把这个门槛降低,让画风变得‘现代’起来。

    两个大方向都定了下来,王耀推掉自己一晚上画的七幅草图,这七幅上面一共画了十二座名山大川,十五位人物,楼台七座,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花草石木等等,里面有大约四十多位画家的化风格,最后才选出来的。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五点了,王耀提笔凝神了一会儿,十几分钟后开始动笔,画了三个多小时,勾出了一副水墨画。

    一座日晷(gui),日晷是华夏古代,公元前以前多年前发明的一种计时器,西周时期叫做圭表,后来东汉时期改名为日晷。

    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晷面上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也就是十二时辰,一个都对应着一个头像,头像就是十二生肖,中间画着太极阴阳鱼。

    这十二生肖的头像王耀特意放大了,辰龙的头像,来突出这只龙首。

    除了这张日晷之外,剩下的地方王耀画了两条奔腾的河流,从五座巍峨的山峰中奔流而过,是华夏的五岳和长江,黄河。

    在左上角有一座藏在云端若隐若现的宫殿,是按照天下第一宫‘阿房宫’的记载勾画,为什么画得若隐若现,是因为王耀也没太想好,这个天下第一宫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座万里长城绵延而下,绕着五岳和长江黄河,一直到右下角画了一座圆明园的门面。

    这座万里长城其中还有很多个藏在云雾中的宫殿边角,都是王耀设计的从秦统一六国之后,华夏历史上各个王朝的都城代表,而圆明园,作为华夏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站。

    这幅画王耀画得很用心,但是也就是个草图,未来宣传画的草稿,因为里面的五岳和长江黄河,还有历朝历代的古都他没有亲眼见识过,感觉画不出其中的神韵,他准备接下来就开始游历,把这些名山大川都逛一遍,然后在动笔正式开画。

    这套系列电影王耀准备命名成《生肖转》了,而第一部就是《生肖转—龙吟》,故事已经想好了,像是一部回忆录一样,把从上古时期的神话时代,一直到近代王朝陨落,用各种暗喻的手法放进每一段历史中。

    为什么叫《生肖转》而不是《生肖传》,因为要应了古代的五德论。

    古代阴阳家把王朝更替比喻五德,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典籍记载“肇命民主,五德初始。”蔡邕注:“五德,五行之德。自伏羲已下,帝王相代,各据其一行。始於木,终於水,则复始也。”

    意思就是风水轮流转,所以叫转,而不是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