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回 大江秋夜雨潇潇(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身心不在一处便得不到真正的清净啊!”

    瘦和尚听后一改先前嘻哈之色,恭敬请教道:“阿弥陀佛!我一路所思所想确实都在道长的那封书信上,是我太过心急了。师兄慧眼如炬,教诲的甚是。但不知我如何才能如师兄这般清净呢?”

    胖和尚摇头叹道:“阿弥陀佛!说来惭愧,可淳禅师于我有开化之恩。这箬笠是他昔日随身之物,睹物思人常教我心生挂念。挂念即是执念,不敢妄称清净。我虽能与人辩说清净之道却不能克己自抑,终是悟不透、禅不定。若使我摒除杂念,恐怕还须借一惹人生思之物时时点醒,想必这便是禅师赠我箬笠的用意吧……”

    瘦和尚也甚为感叹:“原来师兄也有如此困惑。想必这清净法门也只有可淳禅师的修为可以勘破了!”。

    胖和尚合十道:“阿弥陀佛!师弟有所不知,禅师曾与我说天下的安危和灵隐寺的存继是他心中数十年的执念,所以至今也未能参透‘清净’二字。”

    瘦和尚颇为不解道:“禅师也太过自谦了!普渡天下苍生,光大宗门佛法,这不是出家人分内之事么?禅师为何却说是执念?”

    胖和尚缓缓道:“我也曾问于禅师。禅师说出家人善渡众生、弘扬佛法本身无错。但一切愿苍生得庇佑、愿佛法永存续的愿念却是执着,因此遂来烦恼,也就不得清净了。”

    瘦和尚苦笑一声:“那岂不是只有佛祖才算清净?”

    胖和尚道:“阿弥陀佛!师弟言过了。其实我禅宗历代祖师无不开悟于清净法门……”

    瘦和尚忍不住打断问道:“我灵隐寺前辈济颠祖师始入佛门便置身于俗世喧闹,可也算作其中么?”

    胖和尚会心答道:“我东土禅宗自初祖达摩而起,皆指人心而不拘修行之法。济颠祖师将形骸流于恶浊看似若痴若狂,实则是以疯癫入禅,以佛心立善,是一个明心见性,有大德行、大智慧的得道宗师。济颠祖师俗名修缘,总其一生也全在一个‘缘’字。他出家为僧是缘,行善渡厄是缘,来去遁隐也是缘。世间缘起缘灭,便有这万般清净呀!”

    瘦和尚纳罕道:“若这样说,我们这些和尚便都如他老人家一般只要秉持佛家善缘,还管他什么酒**林、什么清规戒律?”

    胖和尚正色道:“阿弥陀佛!济颠祖师天性立异超脱。他饮酒食肉、装狂卖癫乃是掩其德行、饰其圣貌,便于来往俗世普渡教化。我辈之徒若不能明心见性而只执着于济颠祖师的外相,怕是要走上邪魔之路了!”

    瘦和尚一惊:“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我向来只知思慕济颠祖师的神采,若非师兄一番点化,险要误入歧途了……”

    胖和尚合十道:“师弟一片赤诚佛心,不过是有些喜欢寻奇猎异罢了,不必过于自责。”

    胖和尚顿了顿,续道:“其实若说于清净之中悟得大道,也并非仅有我佛家弟子。历朝历代古往而来的那些个大贤至圣无不如是。他们大都早年求道,此后历经一番非凡磨难终成正果,到头来又能放下毕生功业,勘透尘缘生死。”

    瘦和尚越听越奇,问道:“不知这种人在江湖上可有一二?”

    胖和尚点头笑道:“我也正有意与师弟说来。以我观之,武当山创派的张真人,天都峰授业之黄山老祖皆可称得上是这种人。他们参天地之禅,悟沧桑之道,创天下无双武功,却放下江湖名利,教人好生钦慕。”

    瘦和尚道:“师兄所说的两位前辈高人一位不知所踪,江湖传言其已羽化登仙。另一位据说东游扶桑不归,从此再无人得见。这二位前辈的事迹多半是经人杜撰,不过皆是虚无缥缈之人罢了。”

    胖和尚摆手道:“师弟此言差矣!那张真人踪迹虽不察,却有创立的武当派为当今武林翘楚之实,亦有太祖皇帝曾差人寻访之事,未见得没有此人。那黄山老祖虽也隐匿其身,却有徽州百姓见过黄山修道之人,多半也是他的亲传弟子。怎说都是虚无缥缈呢?”

    胖和尚素知师弟喜闻奇人轶事,兀的方才聊到清净之道,正好与他听闻的几位世外高人行迹相合,更兼师弟意兴正浓,旋即又说道:“再如本朝开国军师、诚意伯刘伯温,本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谙阴阳遁甲之术,更晓天命造化之道。他助太祖皇帝平定四海一统江山,名义上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又怎知他不是为了令天下止戈,百姓免遭涂炭呢?”

    瘦和尚心头一震,自思:我只知刘伯温功高盖世却淡泊名利。至于他从龙出山究竟是为了天下生计,还是要建功立业,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还是从未想过。

    胖和尚续道:“想必太祖皇帝亦深知此人志向,立国后仅封其为“伯”,并时有堤防加害之心。更有人说他为使太祖不疑,佯装入棺诈死。太祖得其死讯则秘令龙骧卫开坟验尸,却因奇门遁甲阵设下的疑冢最终不得求证。刘伯温匡时济世为太祖立不世之功,位列肱骨却不结党营私,身居高位而能公正不阿。天下安稳他便功成身退,一生犹如天上归云,可谓‘拖云从龙去又回,无心却似有心来’。其实人若似云这般‘无心’,便也就有了清净之心了。”

    瘦和尚一旁听的入胜,得知张真人和黄山老祖确有其人,千古奇人刘伯温也可能是遁世假死,他不禁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然而此刻他的心思只在这些奇人异事上,哪里顾得上领会胖和尚所喻清净之道,脱口打诨道:“什么‘无心似有心’的道理我不懂,但时下这‘无邪胜有邪’的道理我可比师兄你更晓得。”

    胖和尚不知他所云何意,问道:“何谓‘无邪胜有邪’?”

    谁知瘦和尚竟脱下一双泥污不堪的僧鞋,拎在手上赤足而行,因笑道:“我这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然是‘无鞋’胜‘有鞋’了。”原来一路脚下湿泞早令瘦和尚苦不堪言,只是方才他与师兄讨论佛学禅理,怕被师兄责怪不恭,才一直忍受没有脱鞋。

    胖和尚见他举止有失文雅,却又是随他率真的秉性,一时无言相劝。二僧不约相视大笑不止。

    这两个和尚一庄一谐,一问一答,一路上你言我语。对话中既有见微知著的佛学禅论,也有俚语连篇的市井浑话,总之在寻常人看来不过嬉笑怒骂、痴人妄语罢了,言行举止似与一般僧人大不相同。

    不知不觉他二人已行至城门之下。这一带原是杭州街市一处繁华所在。如今大雨滂沱而下,道路两旁早已是冷冷清清、寥寥落落。

    胖和尚走着走着忽然驻足不前,目光停滞在一棵孤零的桂树底下。桂树绿叶丛间,其花已然灿黄如金星星点点,含苞吐萼冷露凝香。他闭目凝神深嗅一口寒香,长抒襟怀吟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瘦和尚见他触景伤怀,问道:“师兄是否仍留恋故土?”

    胖和尚喟然道:“阿弥陀佛!红尘繁华之地,我一个世外之人有何贪恋?只是如今又将行走江湖,不知何时才能复见可淳禅师,早晚聆听教诲。”

    瘦和尚宽慰道:“可淳禅师于我等有恩,定然不敢相忘。禅师慈悲为怀自有佛祖庇佑,你我不必太过牵挂。待等他日游历归来,与禅师共论江湖之事,请他指点教化一二,也未尝不是修行之道啊。”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胖和尚长吁一口气。二僧转向灵隐寺方向三拜,随即冒雨扬长而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